更新日期:2007/09/26 04:09
記者蘇永耀特稿
對於進口產品的安全性,尤其是來自中國的產品,政府近來格外重視,政院並在八月設置專案小組進行資訊的彙整與監督。但除事後監督外,事前的掌握更是重要;像美國便已將此列為國家安全的新課題。
美國在今年七月已由布希總統下令成立「進口產品安全工作小組」,並指派衛生部長召集領導,涵蓋農業部、食品藥物管理局、國土安全部等十二個政府單位成員。就一百五十個國家進口到美國的產品,檢討評估相關防護措施。
但因中國製的產品問題層出不窮,因此,也是小組成立的主要工作重點。
美國已進一步提出建議報告,認為政府與其全面檢驗所有進口產品,影響美國與各國的貿易,不如採取更有效率方式,例如「在有問題產品抵美前便予以阻斷」,盡量在產品的製造與進口前,早先發現問題。
工作小組認為,產品從製造地、運送情況、乃至配銷的過程等,均應監控掌握。
事實上,美國對產品不安全的憂慮,不光來自社會大眾的抱怨與不滿。對於尚難杜絕的恐怖活動,美國也意識到產品的進口,會成為製造恐怖活動的管道之一。顯示美國已把進口安全列為國家安全的重要課題。
此外,九月在澳洲雪梨舉行的亞太經合會(APEC),在部長級會議中宣布成立「APEC食品安全合作論壇」。就像擔心疾病的全球大流行一樣,危害性的產品如果出口到全球主要市場或國家,同樣也是災難。
作為世界工廠,中國也意識到自己製造出的全球問題。中國領導人胡錦濤近日在國際場合並多次解釋,希望化解國際社會的疑慮。各國雖未明言,但中國政府無力管控產品輸出流程的安全性,儼然已成「新中國威脅論」。
依賴全球貿易的台灣之所以要重視此新興課題,不僅著眼於進口產品的安全。其中所衍生如反恐、國家安全、兩岸競爭、國際合作等各種面向問題,政府應以更高的戰略角度看待與處理,積極尋求更多的角色扮演。